撫州矯正鞋與扁平足的臨床應用
矯正鞋與扁平足的臨床應用
一、癥狀1.癥狀:扁平足的表現常有兩種,稱之可復性與僵硬性,正常足在坐位與立位時均可觀察到足內側縱弓,若坐位可見足內側縱弓而立位消失,提示可復性平足,若坐位也看不到足縱弓,則為僵硬性平足。也可分為姿勢性和痙攣性:
1.1 姿勢性平足癥:為初發期,足弓外觀無異常。但行走和勞累后感足疲勞和疼痛,小腿外側踝部時感疼痛,足底中心和腳背可有腫脹舟骨結節處腫脹及壓痛明顯,局部皮膚可發紅足活動內翻輕度受限站立,時足扁平足外翻經休息后,癥狀、體征可消失。
1.2 痙攣性平足癥:好發于青壯年,部分由姿勢性平足處理不當發展而來。主要為站立或行走時疼痛嚴重,可呈八字腳步態。腓骨長肌呈強直性痙攣,足內、外翻和外展活動受限。足跟變寬,足底外翻,跟腱向外偏斜,前足外展舟骨結節全部塌陷,向內突出。嚴重者足部僵硬。固定于外翻、外展和背伸位活動明顯受限即使經較長時間,休息癥狀也難改變,部分病人可繼發腰背痛及髖膝關節疼痛。
臨床上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還可以將本病分為三個類型,但均要在負重時觀察足縱弓的改變:
①輕型:足縱弓降低;
②中型:足縱弓消失;
③重型:足縱弓消失,并有足內側緣凸,起距骨頭移位至足跖側即內踝的前下方。患者有時出現跟腱短縮及后足外翻。
2.并發癥:早期癥狀為踝關節前內側疼痛,長時站立或步行加重,休息減輕,疼痛關節外民腫脹,以足舟骨結節處為甚步履艱難,雙足跟腱呈八字形。
白粉染紙及足印檢查證明,足印縱弓空缺部分消失,跖中部變寬,有時是跟部亦變寬,X線檢查,足弓消失,跟骨縱軸與距骨縱軸角大,12歲以后顯示骨橋形成。
二、病因
尚未闡明,但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本病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。病理觀察足跗骨無發育性畸形,但連接距跟、距舟和舟楔關節的關節囊的韌帶卻較正常者松弛,使足負重時跟骨在距骨下方發生內旋,其前端向背側及外側移位,距骨則向跖側及內側移位,導致松弛的跟舟跖側韌帶更加松弛不能支持距骨頭,使足縱弓降低,跟距韌帶松弛致使跟骨外翻,則加劇足縱弓下降。
臨床上將本病的病因分為四類因素:
①遺傳因素;
②先天性足骨畸形;
③足部外傷或慢性勞損;
④足內在肌或外在肌力弱或麻痹痙攣。
三、臨床診斷
1.醫技檢查
該病的輔助檢查方法主要是X線檢查,應負重條件下攝足正側位X線片,主要在足側片測量足弓的角度改變。亦可憑借手法進行檢查判斷。
2.診斷依據
2.1 有先天性足骨排列異常或足部創傷、癥、超限負荷、足部肌肉韌帶軟弱等病史。
2.2 足部縱弓塌陷,足底扁平。足跟外翻,行或久站易感疲乏、疼痛和壓痛。
2.3 足印檢查無弓狀缺損區,并確定平足型及程度。
2.4 X線攝片,顯示足縱弓塌陷,跗跖骨軸線關系改變。
四、預防
據印度1992年文獻(The influence of footwear on prevalence of flat foot)研究,在3-6歲的兒童群體中,對比赤腳、露趾涼鞋、拖鞋、包趾鞋,發現,赤腳的兒童群體中扁平足發病率較低,其次是穿包趾的鞋;另外,伴隨著年齡的增長,扁平足的發病率呈降低趨勢。
1. 在學步前期,建議小孩兒赤腳行走;在學步初期,即應該穿著硬底鞋以保護足弓,預防扁平足的發生;Piedro?、FooTek?(足下)是歐洲和矯形鞋品牌,2010年,廈門行易將其全面引入大中華區,其共同特點均為硬質鞋底、鞋幫,做工精美,可根據病的不同程度進行個性化定制處理。
2. 有先天性平足或遺傳傾向者,幼年起即應鍛煉小腿和足部肌肉,增強其肌力,同時減少負重過度或防止疲勞。穿用Piedro?平足矯形鞋或定制鞋墊。
3. 對于青少年時期已經出現的扁平足(且伴有跟骨外翻或者膝外翻),單純的矯形鞋墊對于足弓的支撐已經效果不明顯,需要進行矯形鞋的鞋底改制,做成左右兩側不等高的鞋跟以調節跟骨的水平外翻,將足弓所受負荷減低,再搭配定制的矯形鞋墊(是專門定制的矯形鞋墊),對足弓進行完好的支撐,足弓處韌帶和芥蒂組織的生長,強化弓形的足弓狀態,以起到扁平足的癥狀,起到矯正的效果。
上一頁:撫州矯形器的基本作用有哪些?
下一頁:撫州脊柱矯形器的適應癥